如果问我什么是舞者, 我脑子里的第一印象是苗条而挺拔的身材和高挽的发髻。 记忆闪回到小学4年级,母亲带我到北京市少年宫参观,正好碰到少儿舞蹈团面试,我一眼瞥见去参加面试的几个女孩子雀跃的背影,一看就是科班出身,只记得她们那修长而高昂的脖颈,阳光穿过少年宫古建筑楼宇的间隙洒在她们身上,无比灿烂闪亮。
小时候我虽然没有尝试专业舞蹈训练,但有机会参加父母工作单位为职工的孩子们开办的暑假才艺班。我们的老师(厂里的文艺骨干)给孩子们排练了一个简单的藏族舞,还专门为我们借了专业的藏族舞服装。那是幼小的我第一次穿上表演服和小伙伴们上台,记得看到台下很多双眼睛和演出之后不绝于耳的掌声,只是那时的我无法真正理解舞台对于舞者意味着什么。
岁月荏苒,转眼来到人生的第38个年头,坐标美国丹佛。每个周日送孩子去中文学校学习,听朋友说中文学校有个舞蹈团组织孩子们的妈妈一起学跳舞,抱着等孩子的功夫顺便锻炼身体的心思我走进了踏歌舞蹈团。舞蹈团的灵魂人物丁蕊团长有着娇小玲珑的身材,和源源不断的编舞创造力,在她的带领下,众多美妈们聚在一起学习舞蹈基本功,中国民族舞的手型身型和韵味。舞蹈团的姐妹们每个人都有拿得出手的特长,从化妆到厨艺到职业专长,踏歌成为大家交流舞蹈与人生的平台。
当舞台上的灯光亮起,观众们的眼睛捕捉着舞者们一颦一笑,精致的妆容与服饰,随着音乐跌宕起伏行云流水的队形变化,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来自团队平时扎扎实实的训练, 丁团精益求精的态度,华萍精心的美妆雕琢,以及太多大量幕后的准备工作。舞者们引领观众醉心于美的盛宴,全情释放自我, 这正是舞台的魅力。
15年参加完篆音水袖和花儿为什么红的表演,因家里的一些变故我与踏歌失之交臂,几年后又有机会参加学习表演了空山灵雨,由于奔波于接送孩子的课外活动我再一次离开踏歌。19年听说丁团要把大鱼海棠搬上舞台,我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重返踏歌,和姐妹们一起在音乐和舞蹈交融中寻找最初的相遇,虽然最终我们没能将大鱼海棠搬上2020春晚的舞台,那一份痴情永远留在我们心中,期许未来与踏歌的舞者们再次在舞台上翩翩起舞….
我舞故我在